欢迎来到创业创新云平台!

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机器人技术

时间:2025-1-20

 

基本信息:
所在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项目类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所属领域: 海洋高新 项目年份: 2024
项目状态: 可产业化 技术成熟度: 可产业化
联系人: 陈浩 联系人电话: 暂无
项目投资经费: 0 合作方式: 其它
项目简介:

当前对海洋环境观测需求迫切,特别是建立长时序、广域、精细的海洋环境大数据库能够对研究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推进海洋开发、推动海上国防事业发展极为重要。当前水面航行器普遍存在能耗大、有污染、航时短、获取数据少等突出问题,导致长时序、广域精细化的海-气界面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了海洋气象预报准确性及海洋数据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委创新特区、预研基金等持续资助下,团队原创性地提出、发展了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机器人技术,构建了国际首套“风-光-波能”混合驱动海洋机器人样机,并完成了自主长航时海上试验验证,累积航程逾1000公里。已取得自主可控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包括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软著12项、学术专著2部;巡航航速≥2kn、波浪推进航速≥2kn、跟踪精度≤8.0m的技术指标;总体上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技术是破解水面航行器航时短局限的一种创新性技术方案。在海洋环境监测,特别是建立长时序、广域、精细的海洋环境大数据库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项目成熟情况

以南海“海-气界面观测”为例:我国南海海洋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公里,每2000平方公里一台航行器业务化检测,用1050余台航行器即可实现南海海域全覆盖。每个航行器的定价约50万人民币(依据搭载的不同仪器设备而定),可以创造约5.3亿人民币的经济收益。

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研发了两套实验样机,通过3次海试,累计航时超过3个月,其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技术、自主控制技术、系统设计方案及样机可靠性、自主环境观测能力等均得到了有效验证。

应用范围 

成果适用的工程领域或国民经济行业海洋、气象、环保、渔业、海事、海工、海防等,对海洋“海-气界面观测” 数据需求的部门。


项目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