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创业创新云平台!

科技添翼强村富民

发布时间:2021.02.26 信息来源:福建日报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村还是那个村,因为有了科技力量的注入而大不一样。

    “苏老师,你上次说七叶一枝花要授粉,没有花粉,怎么办?”

    “最近下雨,而且开花初期,花粉看不到。接下来晴天花粉就会较多,到时抓紧授粉。”

    一大早,省科技特派员、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资源所的高级农艺师苏海兰通过“慧农信”平台,在线解答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下坪溪村民肖天保的提问。

    肖天保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成了承天药业种植基地的专职技术员,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真心感谢苏老师把栽培技术经验传授给我!”他说。

    七叶一枝花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国字号”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人工栽培不易,只能依赖濒临枯竭的野生资源,其市场价格水涨船高。苏海兰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研究攻关,建立了七叶一枝花培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及可追溯技术体系,将技术应用服务于光泽县的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如何帮助更多当地贫困户脱贫?”苏海兰思量,“技术是成熟了,但想让农户愿意种,能种好,还是要蹲下来,亲自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一点一点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

近几年来,苏海兰为当地培训从事七叶一枝花一线种植及指导的科特派17人、科技能人200多名,其中,7位作为光泽县中药材种植领域的杰出代表,被授予光泽县“优秀乡土人才”称号。    目前,当地七叶一枝花种植近1万亩,带动光泽110户农户增收36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达45户。

    在我省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像苏海兰一样,越来越多的科特派扎根在贫困地区,帮助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20多年来,全省科技特派员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主线,瞄准和精准对接贫困区域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扶贫,累计服务农户和企业39188个,建立示范基地846个,以创业式的科技扶贫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在老区苏区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内有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资源,它们采取政企联合、产业拉动、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等帮扶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其中之一。在该园区,曾经靠着买卖海鲜、干劳力维持一家6口生计的三都镇秋竹村渔民陈时红,现在,家里盖起了三层小平房,买了小汽车。“这一切要感谢富发公司的支持。”陈时红难掩喜悦地对记者说。

    和他一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当地渔民还有很多,这些变化离不开“科研平台+企业+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模式。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是该园区内一家集现代制种、养殖、科研于一体的“产学研—育繁推”的现代水产种业科技企业,也是科研平台——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公司近年来培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等以快速生长性状为目标的大黄鱼新品系。

    富发公司研发部主任陈佳说:“我们希望通过新品系的推广养殖,为产业提供良种支撑,从而促进沿海渔民脱贫、渔业增收。公司为当地提供了技术和生产岗位40个,优先选用当地贫困户。”公司相中陈时红勤劳刻苦的劲头,与陈时红签订大黄鱼生物饵料的采购合同,并提供优质大黄鱼苗种给陈时红养殖和经销推广。陈时红团结渔村的乡亲到公司就业,每年春季忙时达20~30人,帮助公司协调联系换网、维修、后勤等临时劳务人员数百人次/年。

    我省还通过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为科特派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营造专业化、便捷化环境。

    “秋天的蜂蜜不能取太多,每箱要给蜜蜂留足口粮,保证过冬存活率。”在省科特派、福建农林大学周冰峰教授指导培训下,南安汇甜蜂业家庭农场目前已发展繁育林下蜜蜂500群,年产值可以达150万元,林下养蜂也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他参与创办的星创天地,已入驻创业团队44个,其中贫困户创业团队40个,所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经济效益5000万元。

    得益于灵活的机制,我省还应运而生了“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贫困户”“科技特派员+农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平台,我省每年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100项以上科特派项目,通过开展创业式扶贫,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我省已实现科技特派员的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实现创业和技术服务领域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全省科技特派员一产占61.44%、二产占21.63%、三产占16.93%,在一产中服务领域涵盖了全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